首页

调教视频免费专区

时间:2025-05-26 00:56:49 作者:年轻不是“护身符”!警惕脑卒中,牢记“120口诀” 浏览量:59063

  央视网消息:5月25日是第29个“世界预防中风日”。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,具有发病率高、致残率高、死亡率高的特点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中风呈现逐年年轻化趋势。不良的生活习惯,正让青壮年成为中风“新靶标”。

  年轻不是“护身符” 中风呈年轻化趋势

  中风,又称“脑卒中”,主要指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的突发脑组织损伤。其中血管堵塞引起的叫“缺血性卒中”,也称“脑梗死”;血管破裂引起的叫“出血性卒中”,也称“脑溢血”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45岁以下的中青年 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。

  今年33岁的山东淄博市民王先生,前几天通宵打游戏,有天早上,突然感觉手和脚都不太对劲。

  来到医院后,王先生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,也就是缺血性脑卒中。

  熬夜 酗酒等不良习惯易引发“中风”

  专家介绍,长期熬夜、高脂、高盐、高油饮食,以及酗酒等是青年人脑卒中几率增大的主要原因。

  卵圆孔未闭等也可能会导致“中风”

  除了不良的生活习惯,医生介绍,早发的心脑血管病的家族史,动脉夹层、卵圆孔未闭等其他病因,也会导致脑卒中发生。

  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,29岁的施先生即将康复出院。上个月中旬,他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,被确诊缺血性卒中。

  然而施先生平时身体健康,既无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也无吸烟史。经过检查,医生发现引起施先生“中风”的罪魁祸首,是卵圆孔未闭。卵圆孔 是胎儿时期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正常通道,出生后多数人会自动闭合。若3岁后仍未闭合,则称为卵圆孔未闭。据统计,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成年人,大多数终身无症状。极少数情况下,卵圆孔未闭会导致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。

  越快越好 争取发病4.5小时内接受治疗

  医生强调,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脑卒中,都需发病后尽快拨打“120”,争取在发病4.5小时内接受治疗。

  统计显示,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、致残的首要原因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判断身边的人是否中风?又该如何预防呢?

  “120口诀”迅速判断急性脑卒中

 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编写了“120口诀”,可以迅速判断急性脑卒中。一旦发现这些症状,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,立刻就医:

  “1”代表“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”:检查患者面部是否出现不对称,如口角歪斜。

  “2”代表“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”:让患者双手平举,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。

  “0”代表“聆(零)听讲话是否清晰”:注意患者的言语表达是否含糊不清或突然失语。

  此外,还有国际上通用的BEFAST口诀,也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脑卒中。

  B—Balance(平衡能力),指平衡或协调能力减退或丧失,突发行走困难。

  E—Eyes(眼睛),指突发视力变化、视物困难或重影等。

  F—Face(面部),指突发面部不对称,口角歪斜。

  A—Arms(手臂),指手臂突发无力或麻木感,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。

  S—Speech(语言),指说话含混、无法表达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内容。

  T—Time(时间),上述症状出现后,请勿等待,立即拨打“120”,以求医疗救助。

  改善生活方式对预防中风至关重要

  专家建议,预防中风需多管齐下:首先,改善生活方式,控制高盐、高脂、高糖食物摄入,多吃蔬菜水果、全谷物,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戒烟限酒;

  还要定期体检,早发现并干预高血压等潜在疾病。

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魏东:相较于老年人中风,青年人具有更强的可预防性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是关键,这两方面做到位了,可显著降低中风发病风险。(央视网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今年防汛关键期形势严峻复杂 将加强“四预”措施、贯通“四情”防御

如今,伊春西站将通高铁,溪水林场周围3条干道相继扩修完成……刘养顺的儿子刘同涛一边翻炒着林场自产的黑木耳,一边说:“环境好了,才能引来更多游客。政策好了,让咱老林区也走出了新路子。”

受“潭美”残余环流影响 海南1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

郝宏军还被指“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谋私的工具,执纪违纪、执法犯法,大肆干预插手案件处理,严重败坏纪检监察干部形象”。

实拍新疆盘龙古道:600多弯道如游龙蜿蜒盘旋昆仑山

俄侦查委员会8月27日表示,特维尔州坠机事件10名遇难者身份已全部确认,与公布的机上人员名单相符。据此,普里戈任确认遇难。

俄罗斯副防长被解职

2月20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,韩国政府和医疗界当地时间20日消息称,首尔五大医院实习和住院医生当天上午6时起停止工作。

马达加斯加高等宪法法院宣布拉乔利纳当选总统 中方表示诚挚祝贺

那么,接种过百白破疫苗或得过百日咳还会再次感染吗?答案是:有可能再次感染。因为无论是接种疫苗还是自然感染,人体均不能获得终身免疫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体中对百日咳鲍特菌的抗体会逐年衰减。虽然全球范围内百日咳疫苗均保持着较高的接种率,但每隔3-5年就会发生一次较大流行,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,疫苗保护效力的下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